查看原文
其他

《娘道》别冤枉古人了,古代的为妻之道根本不只是生儿子 | 侯虹斌

侯虹斌 搜历史 2018-12-22

本       文       约       3000      字


阅       读       需       要


min

最奇葩的电视剧《娘道》,已经播完了。它是一部最高收视超过2的热门剧,还是收视冠军;但同时,它却评分奇低,豆瓣一万多人评分只有2.6。

豆瓣评分

主要原因,就是因为,该剧的价值观“独树一帜”:一部分人喜欢、欣赏这种价值观,追着看;一部分人讨厌和反感。因为整部抗日剧,说的就是女主角瑛娘,如何千方百计生儿子,在抗日战争和战乱当中寻找家人,又如何被各种男人追求却不为所动,最后大团圆的故事。

重点是:剧中反复强调,女人的价值,就在于生儿子。为了生儿子,瑛娘说“我这条贱命不值钱,来吧,把我的肚子剖开!”她生了三个女儿,分别名叫招娣、盼娣、念娣,女儿参加抗战,瑛娘可以眼睁睁看着她被枪毙,儿子当了汉奸,瑛娘就上去替他挨子弹。

女主与三个女儿

这是哪门子的三观?

关于《娘道》扭曲的价值观,这里就不多谈了。但在关于此片的讨论过程当中,有一种看法却很主流,他们认为:

虽然《娘道》的价值观不符合现代社会,但是在古代,女人就是这样的呀,它只是客观地反映了现实。

这我就不服了。谁说古代女性是这样的?谁说古代社会里,女人成家之后,所有价值就是生儿子?

尤其是电视剧里说的,瑛娘生了三个孩子,只因都是女儿,她认为丈夫就理所当然会休她,这简直是胡说八道。

首先,封建制度下的婚姻,乃“合二姓之好”,男女一经嫁娶,二姓便成姻戚,所以“婚姻”是两家亲党之称。封建制度的婚姻目的,依典籍和后儒演绎而成,有三个原因,曰祭祀,曰继嗣,曰内助。

婚礼

比如说,妻子的职责当中的“祭祀”。结婚既以祭祀为目的,所以女子于出嫁之前须习祭仪。《礼记》内则曰:“女子十年不出,姆教婉娩听从……观于祭祀,纳酒笾豆葅醢礼相助奠。”娶妻既为祭祀,故六礼之仪,均受命于庙。所以,妻及其父母之地位,颇受夫之尊重。

继嗣,如《白虎通》“嫁娶篇”所说,“人道所以有嫁娶何?……重人伦,广继嗣。”

而内助,男耕女织是中国古代男女分工之法,自后妃以下至于庶人妻子,均以蚕桑为主要职务。当然,还有“奉箕帚”、做家务、管理家庭事务等等。

妻子的职责,并不是唯一生儿子的。三个女儿,也需要她的抚养。

虽然,整个历史当中,男性都是中心性别,既有“夫为妻纲”,还有“三从四德”。但夫与妻,是各司其职而己,在伦理上是对等的。否则,怎么会有“阴阳和合”之说?一方对另一方,并不具备绝对的支配权。

那么,当女性没有生儿子的时候,丈夫就能休妻吗?

很多人都能举出“七出”,认为“可以休妻”。《礼记·大戴礼》云:“妇有七去。不顺父母,去;无子,去;淫,去;妒,去;有恶疾,去;多言,去;盗窃,去。”是为“七出”,也就是说,七条中占了一条,男方就可以理直气壮地休女人了。其中第一条,不就是“没有儿子”吗?

不过,同时《礼记·大戴礼》也对这个问题打了补丁:“妇有三不去,有所娶无所归,不去;与更三年丧,不去;前贫后富,不去。”是谓“三不出”,也就是女人在三种情况下不得被休。“七出三不出”作为一种道德礼教,最终形成于汉代,唐代时,变成了法律。

实际上,即便严格按照这种律例,瑛娘也不在“被休”之列。因为她没有娘家,无家可归,完全符合“有所娶无所归”的“三不去”原则;其次,她那时已生育了三个女儿,虽然不能继承宗庙,孩子也需要母亲。如无其他理由,就把三女之母赶走,让她流落街头,那这户人家肯定是要被人戳脊梁骨,为世人不齿的。正经人家也不会把女儿嫁给这样不近人情的家族里。

这种情况下,瑛娘如果被休,那是完全不符合礼教的。完全不是她嘴里说的那种“我没有生儿子你都不休我,天哪,我好感动好感动呀”。她绝对可以理直气壮地留在这个家。

其实,中国两三千年的文明史,各朝各代女性的地位并不一样,在婚姻中的角色也不尽相同。但还是有一些规律可循的。

比如说,“七出三不出”形成的时期是在战国,汉代、唐代固定下来并形成法律。这段时期,古代中国的贞节观点还未真正理论化和体系化,还是比较宽松的。于是乎,大家利用法条,离婚、休妻,也比较容易。唐以前,男子离婚的特权常被滥用,弃妇出妻胜不胜数,女性不满于婚姻,主动求休或者弃夫的现象也时有记载。

问题是,这个时候,女性改嫁也挺容易的。比如,汉初丞相陈平的妻子,嫁给陈平之前已经嫁过五次了。刘兰芝虽然被婆婆强制要求休掉,但她刚回家,县令就已经派人来送聘礼了。——可以说,女性允许再嫁、能够再嫁,离婚不是什么特别丢人的事(虽然也不光荣)。就算被休了,还能找到出路,这是“七出”可以实施的原因。

但是,到了明清时候,贞节礼教益发严格,“休妻”现象得到了严格控制。一旦女子被休,改嫁是不可能了,而且娘家的祖宗三代脸面都要丢尽了。女人很大概率是要悬梁或跳河自尽的。为了社会稳定,这事也不能纵容男人啊。

不说别的,王熙凤,没有儿子,但贾琏敢休了她吗?不敢。他再想娶尤二姐,也不敢休妻,只能另立门户,让尤二姐偷偷过门。在当时,这可是“停妻再娶”的大罪过,至少得革职查办。贾琏出此下策之后,就被王熙凤玩弄于指掌之间了。因为想休妻,特别难。

邓婕版王熙凤

别说王熙凤了,就连娘家地位很一般的邢夫人、尤氏,一男半女也没有,贾家这么财大气粗,会休了她们吗?不可能。

可以明确地回答,“生儿子”虽然算是古人娶妻的重要任务,但并不是惟一任务,也不是压倒性的任务。

实际上,魏晋以降,士大夫对于无子被出之妇,是相当同情的,往往作词赋感叹。到了唐代,因为没有儿子而出妻的人,已经极少了。白居易在和元微之的诗中写:“义重莫若妻,生离不如死,誓将死同穴,其奈生无子。……生无儿虽薄命,有妻偕老矣,幸免生别离,犹胜商陵氏。”他虽然屡屡遗憾,也坚决表明不会休妻。

《唐律疏议》中的态度是,问曰:“妻无子者听出,未知几年无子,即令出之。”答曰:“礼云,妻年五十以上无子,听立庶长(即妾之长子)”完全没说应该跟无子的妻子离婚。

到了明朝,陈霆更痛斥,因为“恶疾”“无子”就休妻,是违逆天理。

陈鹏在《中国婚姻史稿》卷十一“离婚”中说,“虽然,古无子出妻之法,只用于大夫以下,诸侯以上,虽无子,无礼不得出妻。”唐以后,就绝少因为无子而出妻的了。

中国的传统社会,奉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,妾就是一种补充。妾的孩子,是认正妻作主母的。妻子完全可以通过抚养妾的子女,进一步巩固自己的位置。

这也是让婚姻制度更为稳定的手段。

让人感概的是,《娘道》这部电视剧,价值观比一千年前的唐代、两千年前的汉代还要落后。至少,汉唐时候也知道,男性限制了女性的婚姻自由,他就得给女人保障,不许抛弃你;而男性如果自己想要离婚再娶的自由,那么,女性也多少可以分享一点同等自由。否则极度的不公平,会遭反噬的。

而《娘道》作为最落后的裹脚布,他们想宣扬的是,女性应该把生儿子作为唯一的目标。生不出儿子的话,女儿也不想抚养了,家族的责任也不要了,丈夫也不匡扶了,国恨家仇也不顾了——甚至《娘道》还认为,抗日的女儿可以死,当汉奸的儿子不能杀。

女主替儿子挡枪

事实显然不是这样的。再久远的古代,还有孟母三迁,就是为了孩子能够上进;岳母刺字(虽然故事出现在章回体小说中,也能说明当时价值观),为了家国大业,忍痛让孩子上战场;就算在传统文化的主流叙事当中,忠与孝、家与国,是能够逻辑自洽的。为了一个出卖国家利益的儿子就对其他六亲不认的母亲,在古代,也是要被人用唾沫淹死的,怎么可能成为人见人爱、浑身正气的道德标兵?

总而言之,有子嗣继承人,只是家族兴旺的一个小小环节,只是为人妻、为人母的某项责任,而不是全部。而能够传承忠孝仁义气节,才是更重要的。

我不禁想,现在的电视剧宣传的价值观到底要退化到什么样的程度,才会把生儿子视为宇宙真理?

微信公众号IOS版已改版,如果还想找到我们

请将“搜历史”设为星标哦

安卓用户可设为置顶

-  推荐阅读  -

侯虹斌 | 治不好黄河,一个新王朝就这样完了

侯虹斌 | 战乱时期女性有“性别优势”?要多无知才会相信

侯虹斌 | 汉武帝为什么要追求“汗血宝马”?

值班编辑 | 景如

这是第 332 篇文章

- END -

 © Copyright 

作家原创作品 |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| 欢迎分享朋友圈

搜历史新书现已上市,当当有售。点击阅读原文,跳转购买链接。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